你可能没去过中山,但你一定用过这里生产的家具家电、灯具灯饰,还可能听说过这里的小榄镇、古镇。中山是中国最早实现现代工业化的城市之一,如今这座城市也被称为中国的“灯饰之都”、“家具之都”,更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大湾区的新势力
而且中山还是座与“A”有缘的城市。
第一个“A”,就藏在中山的地理位置。中山市的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位于广佛、深港、珠澳三大极点之间。刚刚建成仅一年,日均车流量就达到8.64万辆次的“深中通道”,更是将中山与深圳紧密连接,在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中,加上了关键的“一横”。
由此,“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逐步形成。这就为中山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且中山市内生的产业底蕴也不容小觑。在此之前,中山市已提出构建“新十大舰队”的产业规划——以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四大产业为引领,联动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等六大现代化产业集群,夯实制造业家底,引领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剩余76%这也就引出第二个“A”。
第二个“A”,正在融入中山市的“新十大舰队”产业。8月12日,华为(中山)产业AI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正式成立,其由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湾信息,以及华为云三方共同建设。
“促进中心”可谓是中山的第二条“深中通道”,数智化的“深中通道”,它将围绕中山市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基于华为云建设的中山市产业赋能服务平台,开展AI行业落地、鸿蒙技术赋能等工作。
“促进中心”核心职责是“促进”
这又引出另一问题。
中山为何要建设“促进中心”?中山市的“促进中心”提供的不是概念,甚至不仅是公共资源,它的核心职责是“促进”,是提供深入应用场景、可落地的数智化服务,是贴近当地产业特色的数字化服务。
以中山为例。
企业关心的问题,首先是以AI落地,进而以AI落地促进数智化转型。但这也有个前提——人工智能与应用场景的适配度,将决定其进入“研、产、供、销、服”等环节的快慢不同,其中,大模型、小模型、求解器将各显神通,匹配不同场景。
例如,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可在研发环节,应用于市场与竞品分析、需求洞察与产品规划等场景;CV(计算机视觉)大模型和小模型的综合使用,可用于生产环节的AI质检、现场安全识别等场景;求解器可用于供应环节的供应链布局规划、智能供应链计划、智能物流调度、配送路径优化等场景。
这就十分考验“促进中心”的综合技术能力。
在此方面,作为“促进中心”的联合建设方之一,华为云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华为云还已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该平台可成为具身智能的技术底座,可以让机器人更好地柔性匹配制造场景需求。
不仅如此。
具身智能与场景的匹配、模型与场景的匹配、基础大模型的选型只是AI行业落地要考虑的问题之三。除此之外,企业还将面临行业大模型的训练和调优、高价值应用场景的商业验证,以及将海量原始数据加工为可供训练的高质量行业数据集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华为云提供了“1个AI战略框架+1套AI落地框架”。“AI战略框架”即企业AI战略的顶层设计,“AI落地框架”则包括高价值场景识别、架构流程重塑、数据和知识工程、模型设计及验证、应用集成融入业务、持续运营和治理等一系列工作。
如此端到端的服务体系,可实现模型、算力与场景的连接,可打通行业数智化升级的“最后一公里”,加速让AI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除此之外。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已认知到,数据质量决定了AI的上限,而这些数据现在还分散在企业的不同角落。这就是“促进中心”的另一产业抓手——“联接”,其将以此助力中山成为“鸿蒙之城”。
在此之前,工业操作系统七国八制、数据标准不统一是导致制造行业诸多痛点的深层次原因。其中的典型问题如:核心技术不可控;设备互通难,业务应用上线慢;行业私有化协议多,协议转换方案效率低;数据采集成本高、周期长等。
鸿蒙操作系统则解决了上述问题。
尤其是OpenHarmony,在生态伙伴的加持下,其彻底打破了IT与OT之间的那堵“墙”,让系统与系统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顺畅交流。也就是说,此后从中山走出的产品,从“鸿蒙之城”走出去的产品,都会说“普通话”、都会写“规范字”。这将为打破信息孤岛,人机互联、机机互联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个“A”和两个“深中通道”
由此可见,中山企业正在从“单点突破”走向“链式改造”。在此过程中,他们依靠数字化提升着企业竞争力,也依靠数智化创新了商业模式。
而回到中山市未来的发展。
中山有两个“A”:
一个“A”体现了中山的区位优势; 另一个“A”正在融入中山市的“新十大舰队”产业。中山还有两条“深中通道”:
一条“深中通道”联接了物理世界; 另一条“深中通道”,联接了IT系统与OT系统、联接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未来的中山就将以此为起点。这座城市将充分发挥“促进中心”中,能力中心、生态中心、服务中心“3大中心”的能力,为中山市中小企业、生态伙伴,以及开发者提供技术赋能和商业赋能,提供从诊断评估到实施落地的全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而这也必将支撑中山的“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赛道上跑出“中山加速度”。
发布于:北京市保宇配资-网络配资-在线配资炒股-线上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