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常敏 赵蕾 栗鑫 焦作台记者 闫毅媗 实习记者 赵晨 朱鑫悦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太行山脚下的大南坡村宛如一处世外桃源。一波波游客来到这里,逛方所书店、品乡创咖啡、住青砖民宿,听原味怀梆戏曲,领略新乡村的独特魅力。谁能想到,就在二十年前,这个宝藏乡村还被称为“挖煤村”,出了名的脏乱差。“两山”答卷二十年特别策划《我和老爸“对着干”》今天推出《煤窑老宅逆袭记》:
“我们国家政策好,咱家民宿建起了,服务待客要周到,幸福生活红火了......”
78岁的赵年根老人是个热心人,平时在村里捡拾垃圾、为游客做向导,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几年前,他却深陷与儿子赵海宝的对峙之中,这场“父子之争”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以前是搞煤矿,村里七八个煤矿,后来美学经济,小孩儿们想建民宿,我当时确实不同意,为啥,第一经济条件达不到,再一个盖这个民宿挣钱不挣钱还在镜子里照呢。”
“我就是要建民宿,就是要跟俺爸对着干,以前的老房子破烂成啥了,思想格局得打开。”
这场持续数年的“父子对峙”,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个小村庄激起了层层涟漪,村民们议论纷纷。“当时他们父子俩可没少干仗,他爸就是不想让他建民宿,以前弄呢煤矿看最后弄成啥,瞎折腾啥,老人家的思想咱也理解,可是海宝想干点事,也想干成点事。”
展开剩余71%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挖煤导致的塌陷事故频发,焦作周边许多村庄的小煤窑被勒令关停,因挖煤富得流油的大南坡村也在其中。关煤矿、停生产,村集体经济组织解散,这时候村民才发现自己的村庄早已满目疮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肮脏不堪,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赵年根:“我年轻的时候,确实是老百姓为了生活搞煤矿,老百姓也多少挣点钱,但是生态环境都破坏完了。”
光阴流转,沉寂的大南坡村不知何去何从。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修武县提出了发展乡村“美学经济”,大南坡村被选为首批试点村庄。此后几年,大南坡大力实施矿山修复工程,将300亩采煤沉陷区改造成公园;废弃多年的大舞台被改造成“方所书店”,早已荒废的老供销社整饬一新,成了著名文创品牌“碧山工销社”的连锁店。眼看着村里越变越美,赵海宝坐不住了。他望着老宅里堆积如山的煤渣和锈蚀的矿车,决心将这片废墟改造成乡村民宿。“那时候村里搞美学经济,看着势头也不错,我们村已经建了六七家,生意也怪好。
说服父亲并不容易,但眼瞅着村里的变化,老父亲赵年根的态度也慢慢转变了。
“老物件要守好,那是咱的根;日子要过好,这是咱的盼头。”父亲这句朴素而用充满智慧的话语,让赵海宝眼前一亮。改造中,他没有简单粗暴地推倒重来,而是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将废弃矿车改造成茶几,用青砖砌出兼具现代舒适与古朴韵味的客房,每一处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又展现着现代的美感。最令父亲动容的是,儿子特意在民宿中复原了当年矿工休息的“更衣室”,陈列着从村民家中收集的老矿灯、安全帽,让那段尘封的历史得以重现。
“建民宿,虽然说孩子与我对着干,但他心里有我,保留了一些老物件,确确实实把这民宿建到我心坎上了,游客来了都很喜欢,现在民宿这么好,我可高兴。”
现在,大南坡从以前的“挖煤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示范村,村里依托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又发展起“怀梆戏+民宿”的文化旅游模式。村里吵架的父子越来越少,民宿越建越多。赵海宝:“从我建民宿这几年,我与父亲没少有摩擦,但也真正明白一个道理,好生态就是聚宝盆,是我们农村最大的财富。”
现在赵海宝父子还当起了村里的环保监督员,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爸,咱现在的生活好不好,现在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咱要守好咱这片绿水青山,把这生活越过越红火。”
记者手记:从煤窑老宅到“顶流”民宿,父亲用心守护着农耕文明的记忆,让乡村根脉得以延续。儿子探索着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父子俩这场持续数年的“对峙”,最终化作了绿水青山间最动人的发展和声。大南坡村的变形记,也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2025年8月14日河南新闻广播《河南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发布于:河南省保宇配资-网络配资-在线配资炒股-线上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